路途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风景

尼山孔庙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?尼山孔庙内有哪些景观?

尼山孔庙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?

尼山孔庙横分三路,五进院落,殿堂共计80余间。前为石构棂星门,门前石桥旁建碑亭,立有《重修尼山孔子庙记》碑。门前东侧临崖处,相传孔子在此观五川汇流,有后人建木构“观川亭”。《论语》载:“子在川上曰,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!”即是此地。观川亭东侧崖下有“坤灵洞”,因孔子在此降生,故称“夫子洞”。

大成殿5间,单檐歇山,顶覆黄琉璃瓦,虽系清代重建,仍保留元代木结构风格。东西两庑各5间,寝殿5间,东路有讲堂、照壁,土地祠。西路有启圣殿,祀孔子父叔梁纥。后为寝殿,祀孔母颜氏。毓圣侯祠位于中路北部,奉祀尼山神。

尼山书院在庙东北百余米处,周围恒墙,书院大门南向,院内有正房5间,五禀四柱前后廊式木架,灰瓦硬山顶,东西厢房各5间。系当年讲学授业和纪念孔子的处所。整座建筑群占地约1.6公顷,有殿、堂、祠、亭等大小建筑27座,81间,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。

尼山孔庙内有哪些景观?

东西厢房

寝殿前东西各有三间厢房,前出廊,无斗拱,单檐灰瓦悬山顶。两厢房是祭祀孔子之子孔鲤、之孙孔伋的场所。因孔鲤、孔伋在宋崇宁元年(公元1102年)被追封为“泗水侯”及“沂水侯”,所以东为泗水侯殿,西为沂水侯殿。

讲堂

讲堂在庙的东路,是祭祀孔子之前的斋所,也是用来讲授经典的地方。堂为三间,前出廊,无斗拱,单檐灰瓦悬山顶。堂始建于宋天历年间,今存为清代重建。

土地祠

讲堂后为土地祠,一间,灰瓦悬山顶,前有照壁,是用来祭祀尼山土地神的地方(因孔子生于尼山,得到土地神的保护,使之成为圣人)。祠为清道光年间重修庙时添建。

毓圣侯祠

其祠在西路的东南角,三间,前出廊,无斗拱,单檐灰瓦悬山顶。宋仁宗皇佑三年(公元1051年),封尼山神为毓圣侯(因孔子生于此,得到尼山神的保佑),建祠祭祀,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修庙时重建。

启圣王殿

启圣王是奉祀孔子之父叔梁纥的场所,因叔梁纥于元至顺元年(公元1330年)被加赠为“启圣王”而得名。此殿始于唐(原年代不祥),原为叔梁纥庙,也叫尼丘山祠,五代扩建时改为专祀叔梁纥。后经历代重修,现存为清初建筑,殿五间,前出廊,无斗拱,单檐绿瓦歇山顶。殿前面有三门,名为启圣门。

启圣王寝殿是奉祀孔子母亲颜征在的场所,建筑年代,形制同启圣王殿相同,单檐绿瓦歇山顶。

尼山书院

尼山孔庙之后便是书院。书院是儒家学者主讲的地方,书院之名始于唐代,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。书院主持人称为洞主、山长、堂长、院长、教授等职名,各个朝代不同。尼山书院设学长管理,为正八品,书院以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为基本教材,为一地方的教育中心,为著名学者研讨学问的胜地。在尼山孔庙后设书院,因孔子是历代尊崇的文化圣人,以示在此设书院最有意义。尼山书院正房三间,前出廊,无斗拱,灰瓦悬山顶;东西各有厢房三间,东厢之南有茶房两间,均为灰瓦硬山顶;大门一间,灰瓦歇山顶。门前东侧有元代刻制的尼山书院石碑。

x 广告
x 广告